2025年6月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创客教育模式下3D打印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内容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主持人 | 何平、邵志雯 | 记录员 | 邵志雯 | 时间 | 2025.6.19 |
参加 人员 | 何平、邵志雯、成敏、刘紫燕、吴晓芬、顾艳 | ||||
研 究 内 容 | 整理课题研究的成果,概述3D打印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 ||||
研 讨 情 况 | 请大家一起整理课题研究的成果,概述3D打印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成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将3D打印技术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简单的模型,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基础的设计思维,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搭建积木区,孩子们可以通过3D打印制作个性化的积木配件,丰富了游戏内容。 刘老师:我们也注意到,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何老师:此外,我认为家长的参与也非常重要。通过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成长与进步。这种多方互动的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反馈数据。 邵老师:从技术层面来看,选择适合幼儿园使用的3D打印设备和材料也非常关键。我们需要确保设备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同时能够适应孩子们的创造需求。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自动暂停功能的打印机,避免因误操作引发意外。此外,环保型耗材的应用也应成为重点考虑因素,以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吴老师: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还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开发更多主题式活动。比如围绕“动物世界”或“未来城市”等主题,让孩子们通过3D打印制作相关模型,并融入故事创作和角色扮演。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提升了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孩子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刘老师:另外,我认为记录与评价环节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可以利用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孩子们的设计过程和最终成果,并通过展示和分享的方式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成老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将3D打印技术与其他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比如,在美工区可以尝试打印装饰品,在科学探索区可以制作实验工具模型,这些都能进一步拓展3D打印技术的应用场景。 何老师:最后,希望我们能够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让更多幼儿园受益于这项技术。通过不断优化策略,我们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总结: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多方协作,包括教师的引导、家长的参与以及技术支持的完善,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还能为幼儿园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而推动幼儿教育向更创新、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同时,持续的实践探索也将为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助力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
附照片: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