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未包含“NodeId”的定义 > 详细内容

学习资料

11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1 02:10:34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11月学习资料

学习时间

2023.11

学习内容

幼儿木工活动的启示

记录人

杨静

参加人员

刘厂、陈艳晴、郑玉洁、杨静。

木工创意活动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或幼儿的兴趣需要,优化整合幼儿园内外资源,运用真实的木材进行设计、构思、上色、组装,从而在充分感知自然奥秘以及色彩搭配的美妙等过程中建构出的领域活动、主题活动、项目活动的综合。

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幼儿操作技能的习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不同形式的木工创意活动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在木工创意活动中对一些木工制作技能,如木工工具的使用、不同木块之间的连接和粘贴的方法的掌握,忽视了木工创意活动本身带给幼儿的快乐,幼儿的情感体验在制作木工作品的过程中得不到升华,使幼儿失去了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使活动的效果微乎其微。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过于死板

木质材料是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的必需品,幼儿在对不同形状、样式的木材的粘贴和组合中收获美的体验和快乐。但仔细观赏班级中木工活动材料不难发现,投放的木质材料都是已经被机器加工成各种形状,磨去了纹理的木块,幼儿从中无法感知树木的生长的痕迹和由树木变为木材的过程,失去了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的时机和价值。

二、 行动策略

(一)解放孩子思想

在木工活动开展的前期,教师通常会制定好木工创意活动的一系列主题,围绕该主题请幼儿制作不同的木工作品,并根据主题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从始至终都属于接受教师所传达的要求、技能、制作方法等,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就限制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发展。 生活教育理念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敢想”,因此在木工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不设定制作的主题,也不提供制作的事例,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喜欢的木工作品。 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感受木工创意活动的乐趣。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

在木工创意活动中,必要的制作技能必不可少,但过于强调技能的掌握则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通常教师会为了让幼儿学习某一木工制作技能,制定一个学习活动,让幼儿利用所学习到的技能去制作一

个指定的作品,这就造成了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低效学习模式。 因此教师可在一次木工活动中教授一种木工制作的技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提供与此技能相关的不同的木工作品的制作,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制作的方法,让幼儿在不同种类的木工作品制作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这一技能,幼儿既在活动中获得了木工活动的相关体验,同时也掌握了必需的制作技能。

(三)提供更接近自然的材料

木工创意活动是幼儿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天然途径。 木工创意活动取材于自然,但由幼儿进行制作的木材却已失去了自然的痕迹,再经由购买的一些人工制造的装饰材料的点缀成为木工作品,幼儿从中完全感受不到自然的、生活的教育,失去了与自然亲近的契机。 因此在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原始的,未加以完全切割、打磨平整的木材。 也可以请幼儿自己去自然中寻找树枝、树根、废弃的木材等作为原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要进一步切割打磨,其过程也鼓励幼儿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自己完成,教师可从旁协助。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仅提升了木工操作方面的技能,更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更加亲近自然。

1.购入原始的木材,供幼儿自己打磨。

2.在日常生活中将木工融入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3.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帮助孩子解放思想和双手,以自身想法参与活动。

4.重视结果更重过程,技能的获得不是最终目的。木工活的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准备。

 

终审:吴淞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