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意木工活动的开展实践探索
幼儿园创意木工活动的开展实践探索
摘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应当为幼儿设计深度化、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来帮助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动手能力获得良好的进步与发展,创意木工活动就是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教育形式。木工活动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内涵,它集合了传统的幼儿园手工活动形式的特点,同时又与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小组分工合作与亲子活动形式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开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创意创新意识的探索都具有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创意木工活动;实践探索
在创意木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手中的木工创意材料进行组合,探索可能的创意组合方案,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发掘幼儿的想象天赋与创造天赋,鼓励幼儿制作出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独一无二的木工艺术作品。此外,在创意木工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培育专注、严谨、细致的优秀品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环境创设、有序开展
在环境的设计上,教师要使其与幼儿园充满童趣、快乐的大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发挥明亮色彩对幼儿的视觉刺激作用,使其对幼儿产生正向的情感暗示,为幼儿注入积极能量。同时,幼儿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享受创意木工活动的创作过程而不是过度攀比制作结果。此外,在进行活动准备时,幼儿教师要做好人员安排与场地划分,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地参与到木工活动中,以此保证木工创意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1]。
例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植物”主题的创意木工活动时,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幼儿进行了创意木工活动的环境构建,并以此为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幼儿演示了创意木工活动的完成过程,带领幼儿一步一个脚印地尝试着作出自己的艺术木工作品。对于绝大多数幼儿来讲,创意木工活动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故而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转移到活动内容上来。在创意木工活动环境的布置上,教师充分听取了幼儿的建议,A幼儿说道:“既然是开展手工活动,那么我觉得老师可以在讲台上或者窗台上摆放一些小朋友们的手工艺术作品,比如缝制的沙包、布老虎等,或者是之前做过的拓印装饰画。”B幼儿也同样建议道:“既然活动与艺术有关,那么我觉得可以将小朋友们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这样活动环境就是五颜六色的。”除了进行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教师也与幼儿一起商议了如何对场地进行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相比将所有的制作材料都堆放在一张桌子上,教师和幼儿更倾向于将场地划分为材料区、组装区、切割区等各个功能区域,为幼儿创作整洁、有序的活动空间,而幼儿们也可以在这些空间内自由创作,不受教师和其他人的打扰。在进行操作演示时,教师主要通过微课系统中自带的动画功能为幼儿展示花瓣或者花柄的制作细节,指导幼儿使用颜料进行染色。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还为展示了有趣的制作案例,让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制作。在教师的关心下,幼儿们逐渐熟悉创意木工活动的制作流程,并在活动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和活动热情。
二、教师指导、安全为先
在正式开始创意木工活动之前,教师应提前对在创意木工活动中幼儿将要使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研究,并分别将其使用特点与使用感受进行记录,然后进行汇总整理,确保每一个工具、每一种材料都与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动手能力相吻合。与此同时,为了尽量降低幼儿在创意木工活动中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以备不时之需,尽量将创意木工活动的前期工作做得尽善尽美[2]。
例如,在以“房屋”为主题的创意木工活动中,教师不仅为幼儿进行了活动空间的规划,针对创意木工活动的安全性问题,教师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进行木工创意活动时,幼儿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制作工具,而这些制作工具有的具有一定的尖锐性,有的还有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他工具还具有较大的使用难度,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幼儿园木工创意活动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在准备工作中,教师首先对创意木工活动中涉及的各项工具进行了检查,观察较为尖锐组成结构,如儿童用刀的刀头和刀背部分,或者是十字螺丝刀的螺丝头部分。在检查其是否存在尖锐外观之后,教师也按照其功能和重量对其进行了分区摆放,并为每一个类别的工具都制作了小贴纸和小标签,然后用图示的形式标注了注意信息。比如说“儿童用刀”这一个工具摆放的区域就是小班与中班幼儿必须在教师的看护下才能进入的区域,“锤子”工具因为其具有一定的重量,超出部分幼儿的承受范围,同样也不允许小班幼儿和中班幼儿独自进行接触和探索。在木质材料区域,为了防止幼儿被坚硬木刺扎伤,教师全部都使用了软木材料,并为幼儿除去了木材的棱角,使其变得更为圆滑。在幼儿活动时,教师为每个幼儿穿上了特制的操作手套,口罩以此围裙等防护服装,如此一来,幼儿在活动中的身体安全就大有保障。在为幼儿演示房屋框架的搭建时,教师同样穿上了安全防护套装,并特地为幼儿将展示了自己准备的小医药箱,使用表演手语“哑剧”是形式展示了在手指被划伤时如何对伤口进行处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懂得了碘酒、红药水、创可贴等物品的含义,也能够明白在创意木工活动中进行安全操作的意义。
三、分段活动、多样选择
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幼儿教师要确定好木工创意活动的短期与长期培养目标。首先,幼儿教师应当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令幼儿熟练掌握各种制作工具;其次,教师要带领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创意设计;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迁移创新,将自己的创意想法付诸实践,使幼儿分阶段地、分层次地感受创意木工活动的魅力[3]。
例如,在以“家庭”为主题的创意木工活动中,教师研究了幼儿自身的性格特征与手工活动特点,分别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创意木工活动方案。虽说创意木工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喜欢动手实践活动。在使用软木制作家具“小电视”时,教师发现有的幼儿更愿意进行图画绘制,还有的幼儿更喜欢使用彩泥进行塑造。在充分了解了幼儿的情况之后,教师便将部分比较有个人偏好的幼儿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木工活动,如此每个幼儿都能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在规划活动周期时,教师向幼儿们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进行手工活动吗,大家希望每周开展几次这样的手工活动呢?”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幼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A幼儿大声说道:“我觉得这样的手工活动比坐着听课要有意思多了,我希望每周能够进行一到两次这样的活动。”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许多幼儿的赞同,幼儿B说道:“我做手工的速度比较慢,我希望老师能够给我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作品。”在交流中,还有其他幼儿也提出了许多建议,教师一一将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与整理,并汇总到了教师的活动方案本中。在本方案中,教师将以“周”为活动周期,和幼儿一起进行三个阶段的木工活动,第一个阶段以熟悉材料,创意造型为主,第二个阶段则是开展初步制作活动,而第三个阶段就是进行精细刻画和完善。通过实施分段教学,幼儿逐渐在创意木工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活动热情也前所未有地高涨。
四、亲子游戏、家园共育
教师应当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并借此机会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鼓励家长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记录,让幼儿感在亲子活动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教师可以此帮助家长构建良性的亲子活动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亲子活动氛围,同时提高家长和幼儿对彼此的理解程度,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例如,在以“动物”为主题的创意木工活动中,教师在微信、QQ等平台上建立家校联系群和家长们讲述了自己的活动理念并分享了前几次创意木工活动的活动掠影。看到自家的幼儿在活动中认真、仔细的模样,家长们都对此次亲子活动充满了兴趣,并给予教师大力支持。搭建家校共育体系能够有效完成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并提升幼儿园现有课程教学体系的最终成效。在创意木工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家校交流群组为家长讲解亲子创意木工活动的原理与目标,以此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社交软件的帮助下,教师与家长通过进行视频会议确定了亲子活动的主题与流程。在亲子活动日当天,许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还有的家长不停地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不断地将图片、视频分享到家校讨论群之中。在教师的鼓励下,许多幼儿都将自己木工艺术作品进行了展示,并和家长一起进行了合影留念。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活动氛围热烈而温馨,每个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幼儿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这也令教师倍感欣慰和自豪。
结束语:综上所述,实施创意木工活动是进行幼儿园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幼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创意木工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水平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为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及时的支持与引导,争取为幼儿呈现最好的活动面貌。
参考文献:
[1]张海婷.中班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的社交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85-86.
[2]张海婷.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木工创意活动的启示[J].考试周刊,2021(07):11-12.
[3]于朦.基于幼儿木工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Z3):140-141.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