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未包含“NodeId”的定义 > 详细内容

学期汇报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子课题二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30 09:45:57 浏览次数: 【字体:

《基于蓝本课程的生成性活动开发实践研究》子课题二学期总结

一、遵循相关原则

适宜性原则:充分考量本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对蓝本课程做相应调整,如简化小班活动流程、提升大班活动难度等,确保课程契合幼儿实际发展需求。

整合性原则:把园所周边自然、人文等资源与蓝本课程有机融合,例如利用临近公园的优势,在相关蓝本课程活动中增加户外观察探究环节,使课程内容更充实丰富,贴合园所所处环境特点。

参与性原则:鼓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教师依据教学实践反馈问题与优化建议,幼儿通过表达喜好影响课程调整,家长则可借助自身资源助力课程创新,像家长凭借职业优势参与园本活动开展等,多方协同推动园本化进程。

二、具体实施途径

基于园所资源挖掘

物质资源利用:对园内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梳理,像利用大型沙池开展数学认知、科学实验类园本活动,借助沙池让幼儿直观感受相关概念,在蓝本课程基础上拓展新玩法,实现课程园本化拓展。

人力资源开发:发挥园内教师的不同特长,创编特色课程;同时邀请退休老教师、社区手工艺人等入园传授传统技艺,将民俗文化等融入美工等活动内容,丰富蓝本课程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园所特色。

立足幼儿兴趣需求调研: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游戏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了解其兴趣所在,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幼儿作品分析等方式,精准把握幼儿的兴趣点,进而依据这些对蓝本课程进行调整优化,让课程围绕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增强课程吸引力与适宜性。

结合园所办园理念与文化:将园所独特的办园理念、文化氛围融入蓝本课程中,比如具有传统国学特色办园理念的园所,就在语言、社会等领域蓝本课程里融入更多国学经典元素,使课程从内容到实施都彰显园本文化,塑造园所课程独特标识。

依托教师团队专业发展: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提升教师对蓝本课程园本化的理解和实施能力,让教师能更好地根据园所实际对蓝本课程进行改编、创新,保障园本化工作高质量推进,使课程能切实符合园所幼儿培养要求与园所整体发展规划。

 

 


终审:吴淞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