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未包含“NodeId”的定义 > 详细内容

学习资料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2 17:05:10 浏览次数: 【字体:

《基于蓝本课程的幼儿园生成性活动开发实践研究》11月学习资料

学习时间

2024118

学习内容

"蓝本"到"文本":当代课程内容观的转变

记录人

柳芸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是当代课程内容观的重要变化。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以“蓝本”为主,即预先规划好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蓝本进行教学。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新的课程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意味着教师应将教材视为“文本”,而不是固定的蓝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新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蓝本观必将让位于新课程内容观——文本。把课程内容定位于文本,不仅是新课程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而且文本也以其独特性对传统教学的蓝本观提出全方位的挑战。

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赋予课程更多的开放性、创造性和生成性,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工具,而是成为一种可以被解读和再创造的资源。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多种理解,甚至接受相互矛盾的解释,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和背景。

此外,这种转变也反映了教育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即从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到与幼儿进行互动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式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本身,还要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解读教材,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建。

这种课程内容观的转变还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上。现代课程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建构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幼儿通过探究和合作来实现学习目标。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标志着当代课程内容观的深刻变革,它强调开放性、创造性和生成性,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并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建构和幼儿的主动参与。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课程的内涵,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终审:吴淞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