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未包含“NodeId”的定义 > 详细内容

研讨活动

2023-204学年第二学期5月研讨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31 16: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基于蓝本课程的生成性活动开发实践研究子课题三研讨活动记录

主持人

许春花

记录员

俞梓璇

时间

2024.5

参加

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蓝本课程实施中生成性活动实施策略的梳理

一、课程内容选择

邱老师:课程的缘起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困惑

张老师:最值得注意的是,要贴近幼儿的生生活,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井且能够促进幼儿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二、判断课程价值

顾老师:不是幼儿感兴趣的点都值得生成班本课程,因此,我们要从班级生态情况、幼儿兴趣、幼儿已有经验、教师专业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判断,确保幼儿有探究兴趣,也要确保教师能够支撑得起课程。

俞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柳老师:我们期待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与探究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等不同途径与方式激发探索欲望同时学习用讲述、记录和绘画等不同方式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现象进行表征,养成有顺序、细致的观察习惯,并且能够在探索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逐步丰富自身经验。

三、集体活动中幼儿有新的想法、或挖掘到新的材料时,我们如何合理平衡预设的集体活动与基手幼儿兴趣生成的活动?

孙老师: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需要根据目标、线索预设部分内容,如关键的集体教学活动,但实施的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师可以在预设的活动中持续挖掘幼儿的需要并进行判断,了解不同幼儿对事物的不同关切点,并达成共识,从而根据具体的互动情境和可能生发的具体问题随机调整课程活动或生成新的课程活动

周老师:接纳幼儿生成的线索或活动,以满足幼儿真实的学习需要。生成的活动就要教师把脉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有效支持他们进入深度学习。

许老师:教师需要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幼儿的行为表现,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判断,并据此考虑在后续活动中合理利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等多种路径以及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让预设的内容贴近幼儿,让策略更奏效。

 3e7bd91f2b854425a5c2417ccd249a6a.png


终审:吴淞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