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月研讨活动
《基于蓝本课程的幼儿园生成性活动开发实践研究》11月研讨活动记录
主持人 | 许春花 | 记录员 | 柳芸 | 时间 | 2024.11 |
参加 人员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研 究 内 容 | 生成课程的实施方式和途径
| ||||
研 讨 情 况 | 生成课程是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课程形式,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以适应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这种课程不是预先设计好的“罐头式”课程,而是通过观察、记录和计划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一、探讨 许老师:生成课程的设计应注重灵活性和动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程设计,如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和学习。此外,教师可以结合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优点,将两者有效融合,以实现课程的动态发展。 顾老师: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技术工具也可以用于生成课程的实施。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AI技术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通过高保真原型设计和后端开发来实现课程的动态生成。 柳老师:在生成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是关键。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展,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鼓励自我与同伴评价,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俞老师:生成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灵活的设计和动态调整,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环境。 邱老师:教师应持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二、达成小结 在生成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摒弃预设思维,愿意接受孩子们各种各样新鲜甚至天马行空的想法和问题,而不是忽视甚至漠视幼儿的主观意愿,才能彰显人本理念,也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化预设为生成。综上,生成课程的实施在当前尚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打破预设课程的传统教学活动思维,善于根据幼儿的随机性表现进行课程的设计,在保障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断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更加契合自身特点,使得幼儿教育变得更加高效。 |
附照片: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