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5、6月学习资料(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2023.5.24 | 学习内容 | 融合教育书籍读书交流 | 记录人 | 朱敏 |
参加人员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学 习 内 容 记 载 | 分享一 书籍名称《窗边的小豆豆》 分享者:顾琰 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初中的时候接触到的一本书,是我们语文老师和我们介绍的书籍,那时候看就和小说一样,感觉比较有趣,但是现在工作后再回顾,又有了新的见解,也理解了当时老师推荐给我们的心情。本书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回想起来,其实可能我们都有类似小豆豆这样的时期,或多或少成了一个另类、奇怪的学生。只是有的孩子可以自我过度,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他人的干预引导。再联想到我现在接触的教育行业,不正是如此吗?我感觉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小怪兽,自己的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我们作为教师,虽然不可能耐心的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但是也要把这样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让家长做出一个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书中小豆豆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试想,如果小豆豆没有去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先生,那么,也许她永远都会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她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其实,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小豆豆”呢?如何正确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也许,这本书给了我们不少答案。虽然我们不能够实现像巴学园那样的教学,但是,至少里面的一些方法能够引导我们开展教育工作。
分享二 书籍名称《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 分享者:胡姝玉 读后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处于渴求知识,生发理想阶段的孩子们,他们把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慢慢引领上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必胜的信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引领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爱心、细心、仁心,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因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体味到幸福的含义。 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发奋拼出了一个个音节的时候,当他们诵读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时,当他们唱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当他们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当他们解出了一道道难题而舒展了皱了许久的眉头时,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时,此时的老师是幸福的! 当然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作为教师要善于分辨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缺点,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发扬他们的闪光点,慢慢一步一步消灭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十根手指不一般齐,那些冒尖的、聪慧的、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固然令老师感到骄傲,但应对一个基础差,底子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忙下,与自己比有了很大进步的学生,他们更让老师感到欣喜万分!
分享三 书籍名称《神奇的五级量表》 分享者:朱敏 读后感: 《神奇的5级量表》第2版增加了对低龄化幼儿的量表使用指南。《神奇的五级量表》第1版中将量表运用在了各种方面,如声音量表、触摸和说话量表、痴迷指数量表、神奇的家庭量表、交朋友和打招呼量表、情绪量表、焦虑程度等级量表等。这些量表的使用者年龄稍大,以中小学生为主。 对于小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把一个事件或者一种感受细细划分成5个等级有点难度,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将五级量表简化成三级量表。但是当面对ASD幼儿时你会发现他们一旦适应三级量表后,对五级量表会表现出非常的不适应,所以大家可以依旧使用五级量表,但只使用其中的1,3,5等级。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导致其无法恰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量表的使用能很好地帮助他们以直观的形式向他人传达自己当下内心的情感。另外缺乏很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导致孤独症儿童容易情绪崩溃,量表可以帮助照顾者尽可能规避儿童情绪上的不良刺激,在其情绪崩溃前将他带离让他产生不良体验的环境。 除了情绪管理以外,量表也可用于日常生活的常规秩序、规则意识等养成练习。量表除了用于特殊儿童身上,也可以用于低龄化幼儿身上。例如幼儿园小班孩子在语言理解上能力发展不够,形象的图画或者具有鲜明色彩的人物形象能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量表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依据量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量表使用者需要谨记,量表只是使用者的一个媒介和手段,其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自我调控,这才是量表的使用宗旨。 分享四 书籍名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分享者:吴晓芬 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叫做《孩子的沟通技巧是这样激发出来的》的书。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了更多孩子的想法,也明白应该从哪些方面跟孩子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互相之间能够沟通得好,就能增进感情和信任,有很多事情可以通过沟通来化解矛盾,解除误会,和孩子沟通就能知道孩子的想法,有错误的可以及早制止,和朋友沟通就能增进友谊,所以人与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生活中,很多争执都是因误解和疏离而产生。如果双方及时沟通交流,大多数争执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是总有一些人选择争执,而不去沟通,这种争执往往导致婚姻破裂、父母子女关系恶化以及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的破裂。长期生活在争吵环境中的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争吵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缺乏归属感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满,也更缺少安全感。这些问题容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 | |||
效 果 收 获 | 教师对融合教育认知有偏差,大部分教师只不过是认为只要将特殊儿童正常带入班级中就学,就已经完成了融合教育,但其实使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幼儿园接受教育只不过是如何教育的第一步。有些教师对于特殊儿童仍然存在歧视,再加上幼儿园也对特殊儿童加以有色眼光对待,导致特殊儿童无法在幼儿园中受到良好的融合教育。同时当前针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社会保障有所缺失,各地方政府还未真实认识到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在法律建设上也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导致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平等对待,从而在特殊儿童心中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致力于提高社会对于特殊儿童的接纳程度。教师应当首先改变自己对于特殊儿童的认识,对特殊儿童不再特殊对待。特殊儿童只有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才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从社会层面,幼儿园也应当首先取消对于特殊幼儿的歧视,在特殊儿童入学时应当公平对待。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其他正常的儿童能够正常的、正确的对待特殊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没有隔阂才能够真正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从而使特殊儿童在心理中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避免特殊儿童出现自卑心理。 |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2023.6.14 | 学习内容 | 融合教育书籍读书交流 | 记录人 | 朱敏 |
参加人员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学 习 内 容 记 载 | 分享一 书籍名称《不生气的学问》 分享者:朱怡倩 读后感: 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有300多种,而对于孩子来说,生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幼儿是很爱发怒的,那么在他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很容易就产生挫败感的,这与幼儿的年龄、社会经验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都息息相关。整本书围绕了幼儿生气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来展开。在开篇的第一章,作者就幼儿生气的类型进行了引导分类,幼儿的每次生气发怒也都是有其内在原因,作为教师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从根本上了解幼儿生气发怒的原因,再因地制宜的引导鼓励幼儿进行自我的调节。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就比如我们班级中的高铭泽小朋友,在中班的一段时间中,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活动中,都是一个极易生气发脾气的孩子,穿衣服比别的小朋友慢会生气发脾气,写作业画画完成地慢会生气发脾气,吃点心不是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发脾气,玩游戏老师没有给他指派角色会生气发脾气,下棋输了会发脾气等等......每次生气发脾气都会嘴里嘟嘟囔囔的哼唧着“哎呀哎呀,这个怎么弄呢?这个怎么回事呢?”如果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就是大哭跺脚,不管身边同伴老师如何安慰,他还是会依旧发泄着情绪。
分享二 书籍名称《我想飞进天空》 分享者:王丽芳 读后感: 通过阅读该书,我总结出自闭症儿童的大致心理特征: 1.他们的世界无法自控。 2.他们喜欢关注细节。 3.他们经常会有闪回。 4.他们喜欢熟悉的东西。 5.他们喜欢转圈。 6.他们对数字特别敏感。 7.他们喜欢跳和动来动去。 8.他们不喜欢被别人碰触身体。 9.他们没有时间意识。
分享三 书籍名称《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丹佛模式》 分享者:潘乾喜 读后感: 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自闭症干预的观点,也给出大量的一些自闭症干预的具体操作方式,有几点让我深受启发: 找到笑容,这个理念和邹小宾的“无快乐不干预”是一致的。但是在机构中,我常常能听到、看到孩子非常抗拒桌面形式的干预,每次上课都大喊大叫,非常痛苦,这也让我逐渐对机构干预的模式产生了怀疑。早期干预丹佛模式就比较强调在游戏中干预,让孩子快乐的康复。当然干预比不干预好,只是我们在干预的过程中,如果能找到让孩子开心的干预模式可能就会更有效果。比如:我的孩子比较喜欢超市,带孩子去超市,认各种物品,就比在课桌上让孩子看卡片认各种物品好的多。 跟随孩子的兴趣,很多时候自闭症的孩子会有一些刻板行为,而且孩子特别喜欢做这些刻板行为。虽然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干预的重要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利用好孩子对刻板行为的兴趣,往往能够更好的进行干预。比如:之前我们的孩子的刻板行为是爱坐电梯,那么借坐电梯的时候,让孩子来认识各个楼层的数字,让孩子知道“叔叔进了电梯”、“姐姐离开了电梯”就比其他时候有效的多。 最后,我想说,自闭症干预的书很多,但是很多书的理念是相通的,抓紧干预,改变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四 书籍名称《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 分享者:何平 读后感: 内容非常丰富很实用的一本书,可以提供给许多层面人去学习,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等。既是教师参考用书又是保健预防用书。从个案出发,引入实战方法,最后提升到理论。可以使读者通过孩子的个案,找到冰山下的问题,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参考书中方法解决。作为教师的我甚至通过此书思索和反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的方法,从而带领孩子从寂寞的路走出来,来到光明的大路上。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下,妈妈要具有训练师的智慧处理生活大课堂的各种场景问题。长期资源对妈妈很重要,长期资源提供能量给妈妈-妈妈提供能源给老师和孩子-老师提供能量给孩子。安全感来自家庭无条件的接纳,学校相对包容的小环境,妈妈心理疏导也很有必要。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妈妈不断的放手有助于获得安全感。
分享五 书籍名称《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融合教育》 分享者:周林婷 读后感: 书中提到早期融合教育的干预思路:一是获得安全感;二是培养适当行为;三是培养共同关注力;四是培养参照学习能力;五是培养意图理解的意识;六是自信心的培养。这几个干预措施中作者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详实、细致地步骤。在这其中,一如我们普教中的观念,游戏和真实的情境在幼儿各方面发展中都是作为重要的方面和高效地载体而出现。其中对于幼儿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以及安全感建立的多项细化地建议,在我的认知里同样适用于班级中的普通幼儿特别是一些发展略微滞后和高情感需求的孩子。在这其中“关注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作者多次提及的,这既是对教育者专业能力的要求,更是对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考量。我想,这一要求对于我们平时工作中同样适用。 | |||
效 果 收 获 | 我园采取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教学形式。这样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特殊儿童;又有利于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为了能使每位特殊儿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我们从细微处入手,给予每位特殊儿童以最大的关心,使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们还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与普通儿童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我能行”,感受到与普通儿童一起生活的快乐,培养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自我,使他们从孤僻变得开朗,摆脱了寂寞的捆扰,丰富了内心世界。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