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未包含“NodeId”的定义 > 详细内容

学习资料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5 14:07:10 浏览次数: 【字体: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2024.3.21

学习内容

学前特殊儿童能力发展评估手册(试行版)

记录人

朱敏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一、评估人员

(一)教师

(二)家长

二、评估模块及内容

(一)学前特殊儿童幼儿园适应能力发展评估表

1.自我认知

2.学校环境

3.学校人员

4.人际关系

5.安全防卫

6.园内规则

7.园内事务

(二)学前特殊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评估表

1.饮食

2.如厕

3.穿脱衣物

4.清洁卫生

5.自我保护

(三)学前特殊儿童运动能力发展评估表

1.基本姿势

2.平衡及协调(一)(二)

3.手部精细

4.运动技能

(四)学前特殊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评估表

1.视觉注意

2.听觉注意

3.视觉记忆

4.听觉记忆

5.动作模仿

6.语言模仿

7.情绪模仿

8.客体恒存

8.具体概念学习

9.抽象概念学习

(五)学前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评估表

1.言语呼吸

2.唇舌运动

3.声母

4.韵母

5.词语理解

6.词语运用

7.句子理解

8.句子运用

9.言语交际

10.会话技能

11.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理解

12.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运用

(六)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感知能力发展评估表

1.听辨

2.表达节奏(一)(二)

3.表达旋律

4.欣赏

三、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正唤升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链罩解的一种活动。

(二)具体方法

1.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

2.实地勘察调查法(专门从事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举老代科技知识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或某一组织连续进行调查)

4.视觉分析法(水平视野分析、垂直视野分析和视野协调分析)

5.论述分析法(论述的形成背景、论述间竞合的规则等)

(三)质性分析

质性分析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四)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就是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换言之,扎根理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发展扎根理论的人不是先有一个理论然后去证实它;而是,他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出概念和理论。

 

 

上海静安区学前特教中心组老师们编写的《学前特殊儿童能力发展评估手册(试行版)》根据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内容,将评估模块细分为幼儿园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与沟通能力、音乐感知能力这六大模块,具体评估内容依托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不需要教师刻意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评估,所有的评估内容都能在日常与幼儿的接触中完成。

这个评估手册内容适用于学前阶段幼儿且评估内容描述清晰易懂,便于幼儿园教师操作,为幼儿园的融合教育评估工作提供了专业工具,有助于融合教学工作的稳步有效发展。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2024.4.12

学习内容

《融合教室问题行为解决手册》

记录人

朱敏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书名《融合教室问题行为解决手册》

作者:贝丝·奥纳、贝丝·伯特、彼得·热纳罗

简介:《融合教室问题行为解决手册》的作者具有多年干预孤独症和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经验。本书从学生在学校中的肢体运动问题、回避和退缩问题、常规和学业困难、社会性情绪问题等四个部分列举具体的问题行为,描述问题行为并给出多条具体、使用的解决建议。

一、肢体运动问题

(一)探寻障碍儿童过度运动背后的原因:收集信息、寻求刺激

(二)具体表现:

1.寻求更多感觉刺激时,表现多动、坐立不安

2.对触碰、疼痛不敏感或过分用力地触碰他人

3.从事危险活动,如爬的太高或使用危险设备等

4.听广播、看电视时特别渴望听到超大的声音

二、回避和退缩行为

(一)对象:感觉反应过度的学生

(二)概念:触觉防御、触觉反应过度、感觉防御

(三)具体表现:

1.被触碰时表现出攻击性或退缩

2.害怕运动和高度,置身于运动和高度环境时会难受

3.非常谨慎,不愿冒险或尝试新鲜事物

4.置身于吵闹或忙碌的环境时会感觉不舒服

5.非常挑食,对食物过度敏感

三、常规和学业困难

(一)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2.外部因素

3.环境混乱

4.自我组织问题

5.感觉问题

四、社会性情绪问题

(一)社交回避型:回避所有形式的社交互动

(二)社交淡漠型:不主动与他人互动,也不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三)社交笨拙型:在交友上用力很多,但友谊却不长久

 

 

 

 

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基本处于身心发展期,行为习惯和性格塑造都处在萌芽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身边他人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普通幼儿尚且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特殊幼儿就更容易遇到成长困难。在阅读这本书后,老师们都觉得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棘手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有的问题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得到解决,但也指明了老师今后教育指导的方向。很多时候孩子的奇怪动作老师不能片面解读,要探寻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年龄段偏小或者心理发育年龄偏小的幼儿会有吃手指、啃食衣物等行为,以前我们可能会一味强调或监督孩子不要吃。在阅读了折本书后,我们老师现在再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会考虑是不是孩子情绪不稳定或是口欲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导致的后遗症。我们可以与家长一起思考为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替代物,避免孩子因啃咬不合适的物品遭到同伴的歧视。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2024.5.15

学习内容

“家-校-医”联合背景下ADHD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记录人

朱敏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文章《“家-校-医”联合背景下ADHD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一、ADHD的医学定义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并与学习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共病。

二、生理治疗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特需儿童的行为管理治疗和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家庭支持、学校教育与医院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更精准、更全面地帮助儿童改善核心障碍,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行为管理治疗

(一)治疗对象

行为管理治疗是针对ADHD儿童的一种干预方式,如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无法集中注意力自主完成作业、与同伴容易起冲突等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改善相应的问题行为。

(二)干预过程

1.前事控制策略:是指通过对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设计减少诱发问题行为的具体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儿童的积极行为,以此替换问题行为发生的过程。

2.支持家长策略

家庭积极行为培训是实施行为管理治疗的主要途径,主治医生和教师将关键理论与技巧传授给家长,协助家长管理儿童的问题行为,以提高干预的依从性、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增强家庭养育的信心。

3.行为训练策略:是指为了让问题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以个案为主体,通过不断地强化积极行为,增强个案处理与应对问题的能力。

4.后果处理策略:是指发生问题行为后,干预者应用适当的方法减少问题行为的后续发生。常用的干预策略有赞美、重新发出指令、忽略问题行为、矫正行为等。

四、对“家-校-医”联合干预的思考

(一)加强家校医联动,深化系统整合

(二)关注专业互补,注重个案研究

(三)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现在学前阶段的孩子部分确实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回顾我们曾经的教学生涯,多多少少都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走神,爱讲话,久而久之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以及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能碰到确诊的ADHD儿童,但部分幼儿身上可能会存在与之相类似的表现或者行为习惯。老师和家长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慢慢纠正孩子的注意力缺陷问题,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在改善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习部分有效措施,借鉴实施经验。

 

《基于角色游戏的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和社交障碍干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2024.6.3

学习内容

特殊需要儿童的识别和干预

记录人

朱敏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一、特殊儿童的概念

(一)广义的概念: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二)狭义的概念: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二、特殊儿童的种类

(一)智力障碍

1.分类:轻度、中度、重度、级重度(二)自闭症

1.特征:言语障碍、社交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及情绪障碍

2.表现:社会性互动少、交流少或无交流、缺乏想象力、感觉单一

(三)多动症

1.分类:注意缺陷为主、冲动多动为主、混合表现

(四)学习困难

1.具体表现:具备学习潜能;学业成就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这种低的学业成就并非其他残疾所引起的,但有可能是行为问题、情绪困扰、文化教育环境不利导致的。

(五)行为问题

1.原因:感统失调

2.问题行为的目的:逃避、寻求关注、获取(实际需要)、感官(自我刺激)

3.行为问题的常见表现

三、建议和策略

接纳是创造有力环境的第一步!

1.认知方面:注意教室的环境布置和学生的座位安排;使用正向工作帮助儿童填补注意力转移空缺;家校合作;挖掘儿童的优势通道,寻找适合的教学策略;降低学习难度

2.情绪及问题行为方面:寻找情绪问题的根源;提供安全的空间;增设固定的运动量;奖励机制

 

 

牛老师指出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秉承照顾个人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善用奖励制度、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家校合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原则,为幼儿制定详细的个别化教育康复目标,结合具体的干预方法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以促进特殊儿童能力水平的提高。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教师们加深了对特需儿童的科学认知,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着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我们将会继续秉承教育初心,以尊重、接纳、关怀的态度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

 

 


终审:吴淞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